观鹤笔记

文首感慨

​ 对于《观鹤笔记》,我有着一种莫名的感慨,假如我能早见到其一两年,我便不会如现在这般平静。我会对邓小瑛的身世而感到不平,会对杨小婉的行为而感到敬仰。而今晚了数年之后,反而便会冷淡起来。我在看的同时还在重温《新顺1730》,以至于我对于此的感慨反而更多在别的方面。

​ 当然,诚如杨小婉一开始所认为的:最初我一点都不想和这个封建时代共情,就想看着邓瑛走完他悲壮的一生,而这个想法伴随着杨小婉在狱中受刑而烟消云散,变成了后来我只想救他,用尽我毕生所学,以及我对这个朝代所有的理解去救他。同样的,假如我并未亲自的参与事件,又怎能感同身受。我以一个后来人的视角,只能客观而冷漠的问:你站在哪里,代表谁,为了谁而战。

故事梗概

​ 一心投入邓瑛历史的杨小婉,在某一天莫名穿越到了明朝,穿越到了邓瑛受宫刑的前一天,从而开始观察邓瑛的一生,邓瑛在太监和大臣之间周旋,邓小瑛虽然身为太监,但仍然心系学生,心系天下,为此不惜舍弃自己。由此衍生了诸多故事。

人物思考

白正阳

​ 可以说,白正阳是最符合我刻板印象的一位,他作为文官,执掌的权力和太监们有冲突,于是不惜一切代价,也要将太监们的权力扳倒,不给他们留一丝崛起的机会。铿锵有力,身怀大义,你死我活的权力斗争,这才是我认知中的模样。不顾好友劝阻,不顾百姓民意,目标明确,并且呼喊着为了天下,为了百姓的斗争,才是我心中对于斗争认知的模样。

​ 虽然很想对白正阳说:你怎么认定只有你做的才是为了天下百姓,他人做的便不是。但是我反而欣赏与认可他,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斗争,忘记个人恩仇,不顾对面行为好坏,而是尽情斗争,这才是一派势力领头人的模样,中国后续也是诸多为了自身利益而坚决斗争的人,才有了当下的模样。

两代皇帝

​ 忘了前皇帝叫什么了,叫什么也不重要,反正就是这么一个人,他很清楚:想要成为全阶级的父亲,就会变成全阶级的敌人。故而他虽然使用大臣和太监,却互相制衡。奈何他在教育孩子之时,却没有这样的想法,他没有交给孩子两个都是要用而非当父亲的,要相互制衡,实现维持王朝的稳定。

​ 新皇帝刚被教出来时实在是古板而又傲慢,(可能这就是四书五经的魅力?),好在有邓厂司的感化,最终才明白了事物和道理之间的区别。奈何邓厂司本人都不能明白,他到底要站在哪里,也没有教明白,如何加强皇权,而是教给新皇帝如何善待天下百姓这个皇帝本来就没有的义务。一时喟叹。

邓小瑛

​ 又不得不说起邓瑛这个人,他从文臣之子,到匠人,到太监,到厂司,到最后的平民邓小瑛,我觉得他到最后才明白了自己的人生追求,实在是不在天下,不在百姓,不在皇帝,而在于自己和杨小婉。可或许就是如此,才能活的轰轰烈烈,活的精彩吧。

​ 但是我还是要狠狠地抨击他,你在干什么,你在为了谁干什么?你心中的天下里到底是哪一块?是天下的大地主和小地主,还是天下的艰苦生活的百姓?你在帮助的文臣,他们是为了天下的百姓,还是为了自己背后的地主?杨伦确实是做了有利于天下百姓的事情,他进行均田,将田分给更多贫苦人。(虽然江南能收成功我也很震惊,地主都不反抗的吗?这不是割肉吗?派个文官怎么就收成了?)但是其他的文臣,学生,他们在呼喊之时,究竟是呼喊着谁的利益来说为了天下百姓,那又缘何苦苦去不惜自己去救,难道厂司便不能造福百姓?还是说觉得皇权之下真的有多少幸福的百姓?

杨小婉

​ 可敬可叹,她心中八成是没有天下的,从冷眼旁观,到置身事内,也不过是因为她从观察历史,到确实开始和他人有了纠葛,她爱上了邓小瑛,和杨妃关系亲密,于是无法视而不见。同时,她也观测并且记录历史,以一个相对客观且真实的角度,记录了当时真实发生的事情。

收尾

​ 写下这些,仅仅表达一些个人的看法,但倘若置身其中,相必是另一种故事?

​ 《观鹤笔记》也确实文笔细腻轻巧,提供了一段丰盈有趣的闲暇时光。至于其中人物故事,也不过见仁见智。


观鹤笔记
http://example.com/2023/10/03/观鹤笔记/
作者
mid2rain
发布于
2023年10月3日
许可协议